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Jonah+004&version=CUV 約拿書 第4章(聖經和合本) 1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,且甚發怒, 2 就禱告耶和華說:「耶和華啊,我在本國的時候,豈不是這樣說嗎?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,不輕易發怒,有豐盛的慈愛,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,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。 3 耶和華啊,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!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。」 4 耶和華說:「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?」 5 於是約拿出城,坐在城的東邊,在那裡為自己搭了一座棚,坐在棚的蔭下,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。 6 耶和華神安排一棵蓖麻,使其發生高過約拿,影兒遮蓋他的頭,救他脫離苦楚。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。 7 次日黎明,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,以致枯槁。 8 日頭出來的時候,神安排炎熱的東風,日頭曝曬約拿的頭,使他發昏。他就為自己求死,說:「我死了比活著還好!」 9 神對約拿說:「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?」他說:「我發怒以至於死,都合乎理。」 10 耶和華說:「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,也不是你培養的,一夜發生,一夜乾死,你尚且愛惜, 11 何況這尼尼微大城,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,並有許多牲畜,我豈能不愛惜呢?」 默想: 約拿書中,神對先知忍耐和慈愛的管教是一個重要主題,第四章中神給我們看見以下幾點教訓: 約拿說出了不願去尼尼微的原因。他不想讓尼尼微人悔改,倒想讓他們遭毀滅。約拿並不曉得,原來以色列的神也是普世之人的神。看見一些似乎極其不配的人轉向神的時候,你是否也會同樣感到吃驚呢?你的心是否也像約拿那樣狹隘呢?我們千萬不要忘記,實際上我們原本也不配得到神的赦免。 約拿雖不好,但亦知道自殺是嚴重的罪,因生命在神手中,故此在盛怒中也只能向神求死,就如摩西和以利亞一樣。 約拿對蓖麻的枯萎很氣憤,但對尼尼微人的福祉卻漠不關心。我們許多人可能曾為寵物的死亡而哭泣,或者為那些鍾愛的物品損壞而流淚,但我們曾否因一位朋友不認識神而哭泣呢?我們對自己的得失總是看得很重,而對周圍人的屬靈需要常常反應遲鈍。 神叫約拿明白,他既愛惜為人遮蔭的蓖麻,神又怎會不愛尼尼微城中眾多的居民呢!三、四歲以下的兒童就有十二萬,而這約佔人口的五分之一,全城大概有六十萬人。 約拿書指出神愛全人類,整本書是一本「差傳」的書。 禱告: 神啊!求你擴濶我狹隘的心懷,不會認定某些人永遠不會接受你的救恩。求你賜我一顆愛人靈魂的心,努力傳福音帶領未信親友歸向你。 詩歌: 「請差遣我」- youtu.be/muJD3NYxZKc
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Jonah+003&version=CUV 約拿書 第3章(聖經和合本) 1 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: 2 「你起來,往尼尼微大城去,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。」 3 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,往尼尼微去。 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,有三日的路程。 4 約拿進城走了一日,宣告說:「再等四十日,尼尼微必傾覆了!」 5 尼尼微人信服神,便宣告禁食,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。 6 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,他就下了寶座,脫下朝服,披上麻布,坐在灰中。 7 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,說:「王和大臣有令:人不可嘗什麼,牲畜、牛羊不可吃草,也不可喝水。 8 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,人要切切求告神。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,丟棄手中的強暴。 9 或者神轉意後悔,不發烈怒,使我們不致滅亡,也未可知。」 10 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,見他們離開惡道,他就後悔,不把所說的災禍降於他們了。 默想: 第三章敘述神第二次差派約拿往尼尼微去傳講信息,以下幾點值得留意: 神給悔改的約拿第二次事奉的機會,這是神對人的忍耐,但最重要的,是人有悔改的心;你也許因為過去的失敗而感到不配事奉,但事奉神不是自己掙來的一分工作。沒人配事奉神,但神仍然讓我們去完成祂的工作。今天,你仍可能再有機會。 尼尼微的悔改,有幾方面的因素,他們早已聽聞希伯來人之神的偉大作為,以利亞和以利沙的神蹟也必傳到他們耳中;神用魚腹將約拿送到旱地上,成了他們的神蹟(參路11:30)。但這些都只是他們悔改歸正的預工,真正叫他們悔改的是神自己的工作。今日人的悔改也是聖靈自己的工作,宣講和見證只是人得救的媒介。 尼尼微的悔改是徹底的,由上至下(5),包括牲畜在內;又是謙卑和真實的,王也披上麻衣(6);更是有行動的,就是禁食的痛悔;他們的信心和盼望(9)表示悔改的積極,這些都是真正悔改所應具備的因素。 經文中兩次提到神的「後悔」,這並不表示神的改變,神待人的原則永遠是賞善罰惡,只是當人改變惡行時,神必會回心轉意,由罰變賞,這樣做才是真正的不變。 禱告: 神啊!求你叫我學習尼尼微人徹底悔改的心,不單有信心,也有行動和盼望。憂傷痛悔的心,你必不輕看。 詩歌: 「為我造清潔的心」- youtu.be/Kfv5gvw2JQo
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Jonah+002&version=CUV 約拿書 第2章(聖經和合本) 1 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神, 2 說:「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,你就應允我。從陰間的深處呼求,你就俯聽我的聲音。 3 你將我投下深淵,就是海的深處,大水環繞我,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。 4 我說:『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,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!』 5 諸水環繞我,幾乎淹沒我,深淵圍住我,海草纏繞我的頭。 6 我下到山根,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。耶和華我的神啊,你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。 7 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,我就想念耶和華。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,達到你的面前。 8 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, 9 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於你,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。救恩出於耶和華!」 10 耶和華吩咐魚,魚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。 默想: 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,陷於極大的苦難中,神叫他從背叛神旨意的罪中回轉過來。在魚腹中約拿的禱告給我們以下幾點教訓: 約拿以為逃避神、遠離祂是幸福的,而順服神是苦難的開始;神卻叫他在遠離神的經歷中看見親近神的可貴,因而主動和自覺地向神禱告、親近祂。 約拿在神的刑罰和管教中看見神的恩典和慈愛。魚本是吞吃人的,但神卻叫牠成為約拿的避難所;神要先知看見,尼尼微雖如虎口,但神能保守如保守他在魚腹中一樣。 約拿的禱告反映他對詩篇的熟悉。他原是一位以神的心(思想)為心的人,可以透過神的話語表達自己的心思,這是值得我們學效的地方。 約拿在魚腹中如同經歷死亡的痛苦,故稱之為陰間的深處(2)。雖然在海的深處與人世隔絕,但在絕望中他的禱告充滿盼望,深信神要拯救他。患難越大,就越能成為看見神更大恩典的機會。 約拿兩次提到聖殿(4、7),殿是人親近神的地方,可見他在孤單中感受到遠離神的可怕,因而渴想親近神。 留意第8節中,約拿提到外邦人時,對他們仍未有好感,這成為後來他不能忍受他們悔改的先兆,這是一次不徹底的悔改。 禱告: 主,求你叫我省察自己的頑梗,免得陷於痛苦中;求你叫我知道只要我肯回轉,你必施恩拯救。 詩歌: 「在祢跟前」- youtu.be/WeoaYmQXMPs
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Jonah+001&version=CUV 約拿書 簡介 《約拿書》跟其他以教導和預言為主的先知書不同,是用敘事體裁寫成。書中描述一個企圖違背上帝命令的先知所經歷的故事。上帝命令約拿往以色列的世仇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去,宣告該城即將因上帝的審判而「傾覆」(3:4)。但約拿不願意把上帝的信息帶到那地方,因為一方面他相信尼尼微城的滅亡是罪有應得,另一方面他認為上帝不會履行毀滅那大城的諾言。在逃避的過程中,約拿被拋在海中,遭大魚吞進肚裏,經過戲劇性的獲救後,約拿終於勉強服從命令,前往尼尼微傳道,結果使該城人民從上到下為罪痛悔,但約拿最後仍因他所宣佈的信息沒有實現而深感不悅。本書記載先知的信息只有一句話(3:4),而第2章的禱文是以第三人稱描述約拿。 本書說明上帝對受造物有絕對的主權,強調上帝是愛和憐憫的上帝;他甚至願意寬赦並拯救他子民的仇敵,不願意不給機會就懲罰、毀滅他們。本書提醒以色列人,他們的使命是要使萬民都接受上帝的慈愛和赦免,因為上帝是全人類的上帝。本書的信息是要打破猶太人狹窄的民族觀念,顯明上帝的拯救不分種族膚色。 耶穌曾用尼尼微來指他當時的人,又以約拿在魚肚裏三日三夜的神蹟,來比喻人子在地裏三日三夜。(太12:39—41;路11:29—30,32) 作者 傳統認為本書是由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約拿撰寫的。約拿名字的意思是「鴿子」。他是在耶羅波安二世時期的北國以色列作先知(王下14:25)。 提要 約拿嘗試逃離上帝(1:1—17) 上帝拯救約拿(2:1—10) 約拿在尼尼微(3:1—4:11) www.bible.com/zh-TW/bible/139/JON.INTRO1.RCUV 約拿書 第1章(聖經和合本) 1 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: 2 「你起來,往尼尼微大城去,向其中的居民呼喊,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。」 3 約拿卻起來,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。下到約帕,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,他就給了船價,上了船,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,躲避耶和華。 4 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,海就狂風大作,甚至船幾乎破壞。 5 水手便懼怕,各人哀求自己的神。他們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中,為要使船輕些。約拿已下到底艙,躺臥沉睡。 6 船主到他那裡,對他說:「你這沉睡的人哪,為何這樣呢?起來,求告你的神!或者神顧念我們,使我們不致滅亡。」 7 船上的人彼此說:「來吧,我們掣籤,看看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。」於是他們掣籤,掣出約拿來。 8 眾人對他說:「請你告訴我們,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?你以何事為業?你從哪裡來?你是哪一國,屬哪一族的人?」 9 他說:「我是希伯來人,我敬畏耶和華,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。」 10 他們就大大懼怕,對他說:「你做的是什麼事呢!」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,因為他告訴了他們。 11 他們問他說:「我們當向你怎樣行,使海浪平靜呢?」這話是因海浪越發翻騰。 12 他對他們說:「你們將我抬起來,拋在海中,海就平靜了。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。」 13 然而那些人竭力盪槳,要把船攏岸,卻是不能,因為海浪越發向他們翻騰。 14 他們便求告耶和華說:「耶和華啊,我們懇求你,不要因這人的性命使我們死亡,不要使流無辜血的罪歸於我們,因為你耶和華是隨自己的意旨行事。」 15 他們遂將約拿抬起,拋在海中,海的狂浪就平息了。 16 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,向耶和華獻祭,並且許願。 17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,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。 默想: 神差遣約拿到亞述人的首都尼尼微城去宣告審判的信息,目的是要他們悔改歸向神,可見神在舊約中,不但愛以色列人,也愛外邦人。在第一章中,以下幾點值得思想和留意: 約拿被稱為先知,但卻沒有信息,可見神藉先知傳講信息有兩個方式,一是口傳,二是行動,神藉約拿的行動給我們啟示和信息。 如果尼尼微的復興,是舊約的一項「差傳」,這差傳是神主動策劃的,也是神恩典的彰顯。神可以自己或藉天使完成祂的工作,但祂揀選人與祂同工,可惜約拿逃避神,神本來可以另找別人,但祂卻設法使約拿悔改遵行祂的旨意,可見神對約拿的愛。 約拿不肯到尼尼微城去,因為亞述人是他們所歧視的外邦人,而且亞述人強大,以色列正面臨他們的攻擊;亞述人對敵人的殘酷是眾所週知的,約拿還得行走幾天沙漠的路程才可到達尼尼微城。還有,他怕神不照他的話刑罰尼尼微人,以致他成為一位丟臉的先知,如果神叫敵人悔改,他又如何有面目見自己的同胞?不錯,這是件艱巨的差事,但約拿只看環境,沒有依靠全能的神。 當神使海中起風暴時,外邦水手得知是約拿不順服帶來災難;卻千方百計要救約拿的性命,可見他們的愛心,實應叫約拿慚愧。很多時候屬神的人,愛心還比不上不信神的人。神要我們關心所有屬祂的百姓,無論是失喪的或是已蒙恩的。 禱告: 神啊!求你賜我順服的心,不求自己的喜好,樂意接受你的呼召,按著你的旨意完成你的託負。 詩歌: 「順服」- youtu.be/Zx1AMuYdykw
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Obadiah+001&version=CUV 俄巴底亞書 簡介 《俄巴底亞書》是舊約聖經中最短的一卷書。寫這一卷書的時候,猶大的宿敵以東正對耶路撒冷的陷落幸災樂禍,甚至乘機搶掠聖城,作侵略者的幫兇。俄巴底亞預言以東將受懲罰,跟以色列其他敵國一同滅亡。最後,他宣佈以色列民將回歸應許之地,上帝的國度必定長存。 先知書有四卷專論外邦國家,本書講述以東, 《約拿書》和 《那鴻書》講述亞述, 《哈巴谷書》講述迦勒底,這都表明上帝不僅是以色列的上帝,也掌管萬國。以東人的始祖是雅各(以色列)的哥哥以掃,以掃曾因吃紅豆湯而出賣長子名分,表明對上帝的藐視。他的後代以東人居住在迦南地東南方的西珥山(創36:9),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時,曾想從以東經過,但遭拒絕,甚至受攻擊(民20:14—21)。當巴比倫攻佔耶路撒冷時,以東人置手足之情不顧,竟落井下石(詩137:7)。本書對以掃後代的結局作了交代。 作者 本書沒有提及俄巴底亞的任何資料。成書日期可能是主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後,但確實時間已無法考據。俄巴底亞名字的意思是「耶和華的僕人」。 提要 上帝要審判以東和列國(1—16) 以色列的擴展和勝利(17—21) www.bible.com/zh-TW/bible/139/OBA.INTRO1.RCUV 俄巴底亞書 (聖經和合本) 1 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。論以東說(我從耶和華那裡聽見信息,並有使者被差往列國去,說:「起來吧,一同起來與以東爭戰」): 。。。 10 「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,羞愧必遮蓋你,你也必永遠斷絕。 11 當外人擄掠雅各的財物,外邦人進入他的城門,為耶路撒冷拈鬮的日子,你竟站在一旁,像與他們同夥。 12 你兄弟遭難的日子,你不當瞪眼看著。猶大人被滅的日子,你不當因此歡樂。他們遭難的日子,你不當說狂傲的話。 13 我民遭災的日子,你不當進他們的城門。他們遭災的日子,你不當瞪眼看著他們受苦。他們遭災的日子,你不當伸手搶他們的財物。 14 你不當站在岔路口,剪除他們中間逃脫的。他們遭難的日子,你不當將他們剩下的人交付仇敵。 15 「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。你怎樣行,他也必照樣向你行,你的報應必歸到你頭上。 16 你們猶大人在我聖山怎樣喝了苦杯,萬國也必照樣常常地喝。且喝且咽,他們就歸於無有。 17 「在錫安山必有逃脫的人,那山也必成聖,雅各家必得原有的產業。 18 雅各家必成為大火,約瑟家必為火焰,以掃家必如碎秸,火必將他燒著吞滅,以掃家必無餘剩的。這是耶和華說的。 19 南地的人必得以掃山,高原的人必得非利士地,也得以法蓮地和撒馬利亞地,便雅憫人必得基列。 20 在迦南人中被擄的以色列眾人必得地直到撒勒法,在西法拉中被擄的耶路撒冷人必得南地的城邑。 21 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,審判以掃山,國度就歸耶和華了。」 默想: 俄巴底亞先知在異象中得神啟示,宣佈以東國將會遭遇可怕的刑罰。以東是以掃的後裔(參創36:1、8-9),其國位於死海以南西珥山,為一天然石岩屏障,地勢優越,京城西法拉(後稱佩特拉Petra)即建於磐石上。他們就以較高的地勢作為堡壘,專欺壓地勢較低的各民族,同時勾結附近兩個外邦強族非利士和阿拉伯人來攻打猶大人。這些歷史事實正與3-4及6節所論吻合。他們雖驕橫霸道,但始終被神擊打以致式微。 以東惡待弟兄雅各,不但毫無親情,還落井下石,不援助受巴比倫侵擾的猶大人,反而表現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(10-14)。我們切勿像以東,在教會中對弟兄姊妹缺乏愛心,心胸狹窄。肢體應彼此相顧,憂喜與共。 神為甚麼要降罰於萬國(15)?因為除以東之外,還有一些國家高興看見猶大覆亡。萬族萬國萬民都要按他們對神子民的態度接受審判。有些國家善待神的子民,有些則敵視他們。神會按各人對待別人的態度,尤其是對待信徒的態度來施行審判(參啟20:12-13),耶穌對此也早已言明(參太25:31-46)。 以東人內心蔑視神,又公然與神對抗,神不喜悅他們的態度,因此俄巴底亞宣告了神對以東的審判(21)。今日世人的表現跟俄巴底亞時代的人差不多;狂傲、嫉妒、欺詐到處可見,不知何日方消。不過,罪惡雖然好像得勝,但神仍然掌管一切。你在與罪惡爭鬥之時,別灰心喪氣,當知道一切過去後,神仍是天地的主,對祂的信靠是不會落空的。 禱告: 神阿!你是萬王之王,萬主之主!有一天你要審判萬國,懲罰罪惡。求你保守我過聖潔的生活,行事為人與福音相稱,愛弟兄姊妹並且熱心幫助有需要的人。 詩歌: 「聖潔的祢」- youtu.be/kOS9RC6gtcY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