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Leviticus+001&version=CUV 利未記 簡介 《利未記》的名稱是從舊約希臘文譯本而來,意思是「有關利未人的」。本書記述上帝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所宣告的敬拜和宗教規條,尤其是以色列人的禮拜和宗教儀式,包括祭司在執行任務時應該遵循的細則。以色列人若忠心持守律法,遵行上帝的吩咐,必會蒙福。 本書的主題是上帝的神聖,以及以色列人如何維持與上帝的關係。本書描述在這關係之下,上帝的子民在敬拜他和一般生活上應遵守的敬拜及生活規例。 本書關鍵的經句是11章44至45節。上帝要求他的選民以色列人在信仰和行為上,能與上帝的神聖相稱。這可從三方面來看:一是與上帝的關係成聖,是通過上帝指定的獻祭和敬拜(1—10章);二是個人衛生和品行上成聖(11—22章),這一段包括幾部律法條例,如成聖條例和贖罪日條例;三是作為國民的分別為聖(23—27章),著重對作為一個國家整體分別為聖的要求,包括節期、土地等條例,以區別於其他民族。 《利未記》19章18節「愛鄰如己」是本書最著名的經句。耶穌認為這是第二條最重要的誡命(太19:19;22:39;可12:31,33),保羅和雅各也曾引用這經句(羅13:9;加5:14;雅2:8)。 作者 《利未記》沒有註明作者是誰,猶太傳統和教會傳統認為是源自摩西。 提要 一.以色列會眾當行的獻祭和潔淨(1:1—16:34) 奉獻和獻祭的條例(1:1—7:38) 按立亞倫和他的後代為祭司(8:1—10:20) 禮儀上的潔淨和不潔淨條例(11:1—15:33) 贖罪日(16:1—34) 二.以色列作為上帝聖潔的子民(17:1—27:34) 給上帝全體子民的律法(17:1—20:27) 關於祭司和宗教節期的律法(21:1—25:55) 持守應許和還願:遵行誡命者蒙福(26:1—27:34) www.bible.com/zh-TW/bible/139/LEV.INTRO1.RCUV 利未記1 (聖經和合本) 1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,對他說: 2 「你曉諭以色列人說:你們中間若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,要從牛群羊群中獻牲畜為供物。 3 「他的供物若以牛為燔祭,就要在會幕門口獻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牛,可以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。 4 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,燔祭便蒙悅納,為他贖罪。 5 他要在耶和華面前宰公牛;亞倫子孫作祭司的,要奉上血,把血灑在會幕門口、壇的周圍。 6 那人要剝去燔祭牲的皮,把燔祭牲切成塊子。 7 祭司亞倫的子孫要把火放在壇上,把柴擺在火上。 8 亞倫子孫作祭司的,要把肉塊和頭並脂油擺在壇上火的柴上。 9 但燔祭的臟腑與腿要用水洗。祭司就要把一切全燒在壇上,當作燔祭,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。 默想 留意在獻燔祭的過程中,獻祭者所負責、所參與的是甚麼。 完整的燔祭,就是將整個祭牲放在祭壇上燒,是舊約中最常見的祭,象徵一個人將生命完全交給神。利未記認為,神和古代以色列人有立約的關係,這關係會因罪和不潔而破壞,透過燔祭就能修復人和神之間的關係。 唯有當我們將自己的生命完全獻給主時,才真正地回應神的救恩,「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,將你們每一天的日常生活——睡覺、飲食、工作、生活的大小事——都獻在神面前為燔祭。接受神對你的計劃,這是你能對神作的最好的事;不要太過適應你所處的文化、不加思索地融入其中;反而要定睛在神身上,你就會裡外更新。要明白神對你的要求,並盡快回應。不要效法周圍的風氣,它們總是要將你拉往幼稚愚昧的地步,神要把你的最好發掘出來,並在你生命中培育屬他的成熟生命」(羅12:1-2,譯自The Message 聖經) 因著主耶穌的死,買贖了我,修復了我與神之間的關係。如今,我當怎樣將每一天的生活當作燔祭,獻給神?如何能在現今的風俗文化中,每一天都活出神的旨意,培養成熟的屬靈生命? 禱告 […]
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Mark+016&version=CUV 馬可福音 16(聖經和合本) 耶穌從死裡復活 1 過了安息日,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,要去膏耶穌的身體。 2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,出太陽的時候,她們來到墳墓那裡, 3 彼此說:「誰給我們把石頭從墓門滾開呢?」 4 那石頭原來很大,她們抬頭一看,卻見石頭已經滾開了。 5 她們進了墳墓,看見一個少年人坐在右邊,穿著白袍,就甚驚恐。 6 那少年人對她們說:「不要驚恐!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,他已經復活了,不在這裡。請看安放他的地方! 7 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:『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,在那裡你們要見他,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。』」 8 她們就出來,從墳墓那裡逃跑,又發抖又驚奇,什麼也不告訴人,因為她們害怕。 耶穌顯現於抹大拉之馬利亞看 9 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,耶穌復活了,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,耶穌從她身上曾趕出七個鬼。 10 她去告訴那向來跟隨耶穌的人,那時他們正哀慟哭泣。 11 他們聽見耶穌活了,被馬利亞看見,卻是不信。 耶穌數次向門徒顯現 12 這事以後,門徒中間有兩個人往鄉下去。走路的時候,耶穌變了形象,向他們顯現。 13 他們就去告訴其餘的門徒,其餘的門徒也是不信。 門徒奉差遣 14 後來,十一個門徒坐席的時候,耶穌向他們顯現,責備他們不信、心裡剛硬,因為他們不信那些在他復活以後看見他的人。 15 他又對他們說:「你們往普天下去,傳福音給萬民聽。 16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,不信的必被定罪。 17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,就是:奉我的名趕鬼;說新方言; 18 手能拿蛇;若喝了什麼毒物,也必不受害;手按病人,病人就必好了。」 主被接到天上 19 主耶穌和他們說完了話,後來被接到天上,坐在神的右邊。 20 門徒出去,到處宣傳福音。主和他們同工,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。阿們。 默想: 門徒們在目睹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埋葬後,很難接受耶穌的肉身復活了,他們聽到許多人親身的見證,但是直等到耶穌親自顯現,他們才真正相信。 當門徒終於明白耶穌的確從死裡復活 ——證明祂真是主——他們就勇氣十足地放膽出去傳揚福音,使得神的道自此傳開,直到今日。 馬可福音最後的一段(9-20節)是有爭議的一段,因為在一些更早期的抄本中並無這段。有人就因此對耶穌應許,要賜給祂門徒行神蹟的能力這件事產生懼怕抗拒,其實在使徒行傳中,記載了許多早期教會行神蹟奇事的事件。 耶穌已經復活並仍然活著,這個信念促使教會不怕艱難冒險,在歷世歷代中,將神的福音遍傳世界各方。 用些時間讚美神,並感謝基督的犧牲,以及感謝祂勝過死亡且復活了。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,袮已經帶著手上的釘痕和肋旁的槍傷復活了!感謝袮流出自己的寶血,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寶貴無比的救恩,救我們脫離了死亡的權勢,使我們不致滅亡,反得永生!感謝袮復活的生命主,在今生袮也伴我同行,賜我勇氣與力量,給我醫治與安慰,讓我充滿盼望來跟從袮。主啊,袮是榮耀的生命主,袮滿有慈愛,也滿有權能,袮仍然活著,也必將永遠活著,袮去原是為我們預備地方,袮必再來,接我們這些一心跟從袮的人到袮永恆的榮耀裡去。主啊,我願袮來,阿們! 詩歌 「因祂活著」 – youtu.be/vdWaRZsKKME
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Mark+015&version=CUV 馬可福音 15(聖經和合本) 33 從午正到申初,遍地都黑暗了。 34 申初的時候,耶穌大聲喊著說:「以羅伊!以羅伊!拉馬撒巴各大尼?」(翻出來就是:「我的神!我的神!為什麼離棄我?」) 35 旁邊站著的人,有的聽見就說:「看哪,他叫以利亞呢!」 36 有一個人跑去,把海絨蘸滿了醋,綁在葦子上,送給他喝,說:「且等著,看以利亞來不來把他取下。」 耶穌死的景象 37 耶穌大聲喊叫,氣就斷了。 38 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。 39 對面站著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喊叫斷氣,就說:「這人真是神的兒子!」 40 還有些婦女遠遠地觀看,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,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,並有撒羅米, 41 就是耶穌在加利利的時候,跟隨他、服侍他的那些人;還有同耶穌上耶路撒冷的好些婦女在那裡觀看。 默想: 耶穌的死,在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述。當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動和反應。想像你是親歷其中一樣地去讀今天的經文,你看到了甚麼? 你摸過甚麼嗎? 聞到甚麼? 聽到甚麼? 你有甚麼感覺? 你有甚麼反應? 禱告 慢慢地讀下面這首詩,揣摩當中的意思及詩人的心態,再以緩慢的速度,懷著感恩的心,將這篇詩讀出來,作為對主的禱告。 您已給了我太多, 懇求再給我一樣 —— 一顆感恩的心; 不是當我高興時才感恩, 好像您的祝福有停止的時刻; 而是一顆心, 它的跳動就是對您的讚美。 – George Herbert 詩歌 「寳貴十架」 – youtu.be/0YJZUyVOQVY
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Mark+014&version=CUV 馬可福音 14 (聖經和合本) 26 他們唱了詩,就出來往橄欖山去。 預言彼得不認主 27 耶穌對他們說:「你們都要跌倒了,因為經上記著說:『我要擊打牧人,羊就分散了。』 28 但我復活以後,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。」 29 彼得說:「眾人雖然跌倒,我總不能。」 30 耶穌對他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:就在今天夜裡,雞叫兩遍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 31 彼得卻極力地說:「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,也總不能不認你!」眾門徒都是這樣說。 在客西馬尼禱告 32 他們來到一個地方,名叫客西馬尼,耶穌對門徒說:「你們坐在這裡,等我禱告。」 33 於是帶著彼得、雅各、約翰同去,就驚恐起來,極其難過, 34 對他們說:「我心裡甚是憂傷,幾乎要死。你們在這裡等候,警醒。」 35 他就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,禱告說倘若可行,便叫那時候過去。 36 他說:「阿爸,父啊!在你凡事都能,求你將這杯撤去!然而,不要從我的意思,只要從你的意思。」 主勉勵門徒警醒禱告 37 耶穌回來,見他們睡著了,就對彼得說:「西門,你睡覺嗎?不能警醒片時嗎? 38 總要警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。」 39 耶穌又去禱告,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。 40 又來,見他們睡著了,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;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。 41 第三次來,對他們說:「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!夠了,時候到了。看哪,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! 42 起來,我們走吧!看哪,那賣我的人近了!」 彼得三次不認主 66 彼得在下邊院子裡,來了大祭司的一個使女, 67 見彼得烤火,就看著他說:「你素來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。」 68 彼得卻不承認,說:「我不知道,也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。」於是出來,到了前院,雞就叫了。 69 那使女看見他,又對旁邊站著的人說:「這也是他們一黨的。」 70 彼得又不承認。過了不多的時候,旁邊站著的人又對彼得說:「你真是他們一黨的,因為你是加利利人。」 71 彼得就發咒起誓地說:「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!」 72 立時雞叫了第二遍。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:「雞叫兩遍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思想起來,就哭了。 默想: 在本章中,我們讀到耶穌不單被自己的門徒出賣,被其他門徒離棄,並被他最親近的一個門徒粗魯的否認了;這一切之外,還有公議會非法殘忍的對待。這段事件讓我們體會到,激烈的壓力如何考驗我們做主門徒的實質。 試想一下,彼得是帶著怎樣錯綜的心情目的,來到大祭司官邸的院裡,卻又不肯(或不敢)承認他與耶穌的關係?你在跟隨耶穌的過程中,是帶著那些交錯的心態呢? 你在怎樣的情況下,最容易以耶穌為恥,或甚至否認祂?從彼得的經驗中,你能否得到什麼警告或鼓勵? 我們在所作與所說的事上,都可能背叛神。你最近在什麼事上違背了神?花些時間,誠懇地認罪,並聆聽神饒恕的聲音。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,此時我彷彿身處客西馬尼園,就在袮的身邊,和袮的門徒們在一起,我彷彿能感受到袮那深切的憂傷!袮為袮即將在十字架上擔負的重擔而憂傷,也為袮門徒們的軟弱和憊懶而憂傷。袮甘願為了我們全人類的罪而與袮所深愛的天父分離,在十字架上承受祂傾倒的憤怒,彰顯祂的公義,這是多麼偉大的犧牲!主啊,我願每天紀念袮的犧牲,思想袮救恩的寶貴;我願時時儆醒,跟從袮的步伐。求袮在我心靈願意卻肉體軟弱的時候大力扶持我,讓我不致令袮憂傷,阿們! 詩歌 「主的妙愛」 – youtu.be/li1isc0-uM4
全章經文: 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Mark+013&version=CUV 馬可福音 13(聖經和合本) 這世代終結的預兆 3 耶穌在橄欖山上對聖殿而坐,彼得、雅各、約翰和安得烈暗暗地問他說: 4 「請告訴我們,什麼時候有這些事呢?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什麼預兆呢?」 5 耶穌說:「你們要謹慎,免得有人迷惑你們。 6 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,說『我是基督』,並且要迷惑許多人。 7 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,不要驚慌,這些事是必須有的,只是末期還沒有到。 8 民要攻打民,國要攻打國,多處必有地震、饑荒,這都是災難的起頭。 忍耐到底必要得 9 「但你們要謹慎,因為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,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,又為我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,對他們作見證。 10 然而,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。 11 人把你們拉去交官的時候,不要預先思慮說什麼,到那時候,賜給你們什麼話,你們就說什麼;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,乃是聖靈。 12 弟兄要把弟兄,父親要把兒子,送到死地;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,害死他們。 13 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,唯有忍耐到底的,必然得救。 警醒準備 32 但那日子、那時辰,沒有人知道,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,子也不知道,唯有父知道。 33 你們要謹慎,警醒祈禱,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。 34 這事正如一個人離開本家,寄居外邦,把權柄交給僕人,分派各人當做的工,又吩咐看門的警醒。 35 所以,你們要警醒,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來,或晚上,或半夜,或雞叫,或早晨。 36 恐怕他忽然來到,看見你們睡著了。 37 我對你們所說的話,也是對眾人說:要警醒!」 默想: 自古以來,許多人都為耶穌的再來,嘗試做精準的預測。在這段經文中,耶穌督促祂的門徒要致力警醒,與那些致力做預測的人所關切的,有什麼不同? 對你來說,基督再來最令你興奮的是什麼?最令你沮喪的是什麼?當你見到耶穌時,最希望問耶穌什麼問題? 禱告 慢慢地讀下面這段話。用這段話來作為期待和盼望基督再來的禱告: 基督再來的真理,將我整個人生觀改變過來;它破除了世界的權柄及它在我身上的野心,並在最令人失望的情況下,使我生命充滿了最燦爛的樂觀。– R. A. Torrey 詩歌 「主必快來」 – youtu.be/F-VFLmU6cXQ